七星山又名彈丸山,因有七座連綿相屬的山峰排列成北斗七星之狀而得名、山位于桂林市解放東路末端,漓江解放大橋東一里許。七星山的七座山峰,都依照天文學(xué)上北斗七星的星名而命名,北部的天樞、天璇、天璣、天權(quán)四峰組成“北斗”斗魁,統(tǒng)稱普陀山,南部的玉衡、開陽、瑤光三峰組成略呈彎曲的斗柄,統(tǒng)稱月牙山。山上諸峰,各具特色。無山不洞,無洞不奇,皆隱現(xiàn)于樓臺亭閣、蒼松翠竹之間。其中最大最奇的是名著全國的七星巖。
七星山早就馳名國內(nèi),魏晉、隋唐及以后各代學(xué)者名人,紛至沓來,遺跡很多,僅唐宋以來的摩巖石刻就有五百余件。清人黃登東詩贊曰:“北斗懸列宿,南天擅七峰。峰峰有異態(tài),朵朵胄芙蓉!苯夥藕,建立了七星公園。公—以七星山為中心,兼有山、水、洞、石之奇,包楛花橋、普陀山、月牙山、龍隱洞、龍隱巖、駱駝山等景點。
花橋在公園人口處,橫跨小東江和靈劍溪匯流處,原為宋代建筑,名“嘉熙橋”。因橋掩映在花團錦簇之中,明代'重修后改名花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