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內(nèi)游程將止吋,一頭驕健的“雄獅”在出口處昂首挺立,雅稱“雄獅送客”。
步出蘆笛仙境,眼前一片青綠,站洞口平臺東眺,桃花=如一條羅帶,飄繞在沃野之上;移目西望,山巒疊翠,身前一座“飛虹橋”橫跨山峽。過橋便至芳連嶺,這里一座三層樓閣依山而建。朝陽初起,晨曦滿樓,故稱“朝暉樓”。
“天生蘆笛堪奇巧,欲寫奇巖下筆難”。游過此巖之人,對洞內(nèi)奇景無不嘆絶。詩人傾其才華,也不能述其一處,“桂林巖洞多靈巧,蘆笛新開巧不同。異彩繽紛今古自,奇蹤探索忘西東,初臨絶壁懸?guī)r上,似人瓊樓玉宇中。莫怪吾華常自傲,世間那有此仙宮!痹婋m好,但還未能盡述其美。
此景極美,游人情不自禁想以筆墨頌之,故而留下七十七則壁書,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及近代皆有,最早者為唐貞元八年(792)洛陽壽武、陳皋、顏征、王淑等人題名|最重要者為元豐六年(1083)西山凈惠寺薄法、如岳、蘊行等人題名,這些壁書是極珍貴之史料。
“舉世無雙蘆笛巖,彩云宮闕久沉埋。元和題筆名猶在,嘉定留詩句亦佳。夢入太虛游幻境,紳馳仙苑擁裙釵。天開洞府工奇巧,煉石何必問女媧。”鄧拓之詩贊景亦譽人,是桂林蘆笛巖人杰地靈的較好寫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