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人民網(wǎng)
蘇州穹窿山號稱“孫武隱居著書地吳中第一名山,乾隆六次登臨處江南無雙福地”,想必多是溢美之詞,不然此景,何以一直湮沒無聞?
初登穹窿山頂,并不興奮。但走向二茅峰與大茅峰包圍的山谷中間的孫武苑(當?shù)孛麊尽懊┡顗]”)時,一路往下,漸入佳境。
進入遮天蔽日的竹林,綠色,綠色,滿眼的綠色!與外面的草黃枝枯相對應,該是怎樣的讓人欣喜!真是峰頂岙谷兩重天。修竹幽篁,細長高聳,頂端沙沙之聲不絕,當是勁風吹動的痕跡。
接近塢底,參天的毛竹,根根粗壯直立而起、穩(wěn)實強勁、挺拔雄偉。這是英俊雄豪的大丈夫。那么,剛才見到的的篁竹,或呈瘦小,或現(xiàn)羸弱,其中飽經滄桑的老者,蒼而節(jié)勁、老而彌堅。至于根淺竿直、色嫩皮青的,就是那些蓬勃向上的青春年少了。
離孫武苑數(shù)十步之遙,就是朱買臣讀書臺。朱買臣,西漢名臣,原為穹窿山中一介樵夫,他當年藏書山中、負薪苦讀的精神,實在是令人贊嘆。讀書臺不大,一塊略顯平整的石頭而已,該是最因陋就簡的讀書之處了。
站在朱公祠往下看去,但見竹籬茅舍,蓬門蓽戶,回廊幽徑,想必就是孫武子隱居著書之地了。這是穹窿景區(qū)的主要景點。我們慢慢拾級而下,沿著回廊走進一片平整的院落。在翠浮三疊閣、兵圣堂、博弈亭、碑廊、草廬等遺跡中,揣摩著幽幽古意,看那些對聯(lián)上的:“高山藏俊艾、大澤隱魚龍”,“得山水清氣、極天地大觀”等清詞麗句,皆是以形勝入聯(lián)。也可以看出茅蓬塢的確是適合苦學苦參悟禪悟道的。孫武就是在這里悟出了一個“兵”字,從此,有了“兵法十三篇”,有了“吳國爭霸”,有了世界軍事史上最輝煌的一頁。
王國維說,讀書治學有三重境界:一是“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”;二是“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”;三是“眾里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”。且循序漸進,急躁不得。這里竹林深深,泉水陣陣,遠離浮華塵世,利于洗凈心中俗念,喜歡清靜的人自然會心無旁騖一心潛修了。
“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”。按理,穹窿山應該名滿天下才對。吳中勝山勝水,搶盡風頭,唯有穹窿,竟一直乏人問津。我在山下買了一本《蘇州穹窿山》,得知這里原是人文淵藪古跡眾多。在這里,赤松子得道成仙,伍子胥演兵布陣,孫武子著書論兵,朱買臣藏書,韓蘄王玩月,姚廣孝衍退,乾隆帝望湖,李根源隱居,章太炎訪友……穹窿,實在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文化之山?上В妨揭恢北荛_了人們的視野,成為了寂寞的所在。不過轉念一想,穹窿山作為古代名士隱居之地,清凈一點也未嘗不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