廟宇院內(nèi)還有碑石130余通,多為宋、明、清各代所立。這是歷代皇帝來此祭祀的見證。尤其清代,察祀頻繁,三年小祭,五年大祭,每祭必立石碑書刻沼旨、祭文及主祭人姓名。明成化四年,曾刻昊山全圖碑一通,清康熙帝親筆手書的“五峰挺秀”碑一通,尤為吳山石刻中之珍品。山上現(xiàn)有千斤古鐘一口,頗為奇?zhèn)。對于吳山美景,歷代詩人贊不絕口。明人揚時篤詩曰:“天外英雄五朵開,崔巍山勢亦雄哉。鳳凰巢上云初聚,鸚鵡峰前雨欲來。望輦幾思通帝座,會仙何必羨蓬萊。數(shù)重?zé)熿F建巒境,雅與相攜謝屐回。”
昊山,山峰挺拔俊秀,既有西岳華山之險,又有桂林山峰之秀,實在是一座不可多見的風(fēng)景名勝山。除了建筑、風(fēng)景外,這里還流傳唐太宗長孫皇后與昊山的動人故事。
據(jù)說吳山先稱岍山。唐初,秦王李世民娶大將長孫無忌之妹為妻。長孫的老家在現(xiàn)在的寶雞縣香泉公社孫家村。李世民登基后,長孫氏被封為皇后。
一年,長孫皇后患奶瘡,久治不愈,太宗十分著急。長孫皇后見自己非但無法替太宗分憂,反而使他長伴病榻,就推說自己一則思鄉(xiāng)心切,一則到民間尋偏方治病,便回到故里。途經(jīng)賈村西塬吳家溝酒店時,得知該店有陳年黃酒,可洗治奶瘡。小店老板吳岳,老實厚道,見皇后瘡傷甚重,就用自己的蛇酒洗治,不到半年,皇后病情痊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