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級文物保護(hù)單位,面積9畝,是蘇州年代最晚的古典園林之一。治園始為明弘治年間吳寬舊宅。清光緒初
浙江寧紹道臺顧文彬,邀畫家任阜長等籌劃設(shè)計,耗銀20萬兩,費時7年擴(kuò)建成此園。取《論語》中“兄弟怡怡”之意命園名。怡園,占地面積八面,集蘇州諸園之長而成,園布局以復(fù)廊為界隔東西兩部,東部曾是明代尚書吳亮舊宅,現(xiàn)有四時瀟灑亭,坡仙琴鈹、石聽琴室、秤石軒及著名景點建筑,長廊迴貫,庖中羅列名木傳石,其中“東安中峰”為園名峰?! ?BR>

西部,以拙政中園為藍(lán)本,北掘地為池,池南——園中心位置是藕魚榭主體建筑。西北部疊石參照環(huán)秀山莊,獅安邱壑、磴道奇曲、洞窟詭異。建筑有“碧梧棲鳳館”、“畫舫齋”、“牡丹廳”、“面壁亭”、“小滄浪”、“螺髻亭”、“金栗亭”諸人文景觀,特別是嵌入長廊墻體的書條石書法藝術(shù)成為蘇州諸園之冠。解放后,怡園由顧家后人捐給國家,于一九八二年成為省級文保單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