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嶼山 又稱"大魚山"、"大濠島",古稱"大奚山"。位于"新界"西南,是香港地區(qū)最大的島嶼,面積141. 6平方公里,人口2萬。島上最高峰鳳凰山,海拔934米,是全港第二高峰,集雄、險、美于一身,山頂則是觀賞日出的理想地點。大嶼山西端大澳有"香港威尼斯"之稱,而大嶼山北部的東涌,則是全港最富遮的谷地,東涌寨城是歷史遺跡。大嶼山東南部的梅窩,為全島水陸交通的樞紐,島上昂平寶蓮寺,為全港最大的佛教寺院,天壇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像。大嶼山是香港已開發(fā)的旅游區(qū),島上的自然景色與人文風(fēng)光俱佳。

大澳 位于大嶼山西部,為北岸的重要墟市,亦是旅游熱點之一。一條小涌將其橫分為南北兩邊,北為虎山,南是田野,南北之間有以手牽繩索推動的"橫水渡"供游客使用,當(dāng)?shù)鼐用駝t多以小艇穿梭往來,因此大澳又有"香港威尼斯"之美譽(yù)。墟內(nèi)還有諸多廟宇,如關(guān)帝廟、天后廟、楊侯廟、洪圣廟等,以及盔甲石、金珠潭、龍巖寺等名勝。在楊侯廟對面的象山,立有—塊英國租借"新界"時勘界的界碑。

東涌 位于大嶼山北岸的古城址,是考古和旅游勝地, 兩面高山作屏障,從山腳至海邊是一片大平原,昔日盛產(chǎn)稻米,為全港富遮的谷地。古城寨始建于南宋初年,至今仍保留著昔曰的 城墻、鐵炮和部分房舍。東涌碼頭也有一清代小炮臺,馬灣涌畔侯王廟設(shè)于1777年的石碑,是研究清代社會經(jīng)濟(jì)的重要文物,廟前曾是清兵的練武場地。嶺皮村的東涌寨城建于1832年,曾是清朝水師基地,寨城結(jié)構(gòu)完整,城垣上排列6尊古炮,分別為清道光、嘉慶年間鑄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