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魯閣大峽谷
臺灣三峽太魯閣大峽谷位于臺灣東部花蓮縣西北,以峽谷及山岳為主要地形特色,峽谷地形以立霧溪最具代表性。百萬年來,豐沛的立霧溪水從海拔3000多米的合歡山急流而下,不斷向下侵蝕。水流切割使得峽谷越來越深,形成了今天垂直陡立的U型大峽谷,最深處達百米。站在懸崖峭壁上鑿出的公路邊往下看,深不見底。其中最險峻的大峽谷有三段,人稱“臺灣三峽”。
太魯峽谷中一個壯觀景點是“虎口一線天”。斷崖緊接著殘壁,人在峽中,只見三面崖壁,仰首只見谷天一線。由于峽谷斷裂線毫無規(guī)則,險崖犬牙交錯,左轉(zhuǎn)右旋,鉆進巖腹的隧洞一個接著一個,如同進入地道中的迷宮,這是太魯閣峽谷中的一大奇觀。
最美阿里山在盛夏 觀日出、賞云海美不勝收
阿里山位于臺灣嘉義市東面嘉義縣境內(nèi),毗鄰臺灣最高峰玉山。赴臺個人游6月啟動,正值盛夏,而體驗阿里山美景正是夏天最特別。擁有日出、云海、晚霞、神木及鐵道等奇景的阿里山,海拔約2200米,終年涼爽舒適,夏季白天平均溫度約20度、夜晚約16度左右、凌晨觀日山時約14度,氣溫適中宜人。除了賞日外,現(xiàn)在園區(qū)內(nèi)射干菖蒲、黃花著生杜鵑現(xiàn)正盛開,美不勝收。
此外,阿里山也是臺灣地區(qū)櫻花最美的地方,春季赴阿里山觀賞櫻花也是不錯的選擇。據(jù)了解,阿里山景區(qū)內(nèi)僅是從日本傳來的染井吉野櫻就多達1900多株,像是阿里山派出所、阿里山賓館、沼平車站及沿線、貴賓館、木蘭園、林務局招待館、三代木等處,都可以欣賞染井吉野櫻花海如雪的蹤影,3月中開始綻放、3月底進入盛開期的染井吉野櫻,可說是阿里山櫻花季最美麗的主角。
高山地區(qū)濕冷多霧,使花瓣呈淡雪色、花心粉紅的染井吉野櫻看起來像是一層層暈染在山頭的雪白云海,當山間微風掠過,迎面撲來如雪花般輕柔的櫻花雨,弱不禁風的姿態(tài)讓人覺得凄美的悵然。但若是天氣晴朗的午后,黃昏前夕陽的光暈照射在櫻花上,平?雌饋泶嗳跄郯椎幕ò赆莘鹞×岁柟饩A,變成極為嬌艷的粉紅色,完全是截然不同兩種花顏,令人驚詫。
另外,為了再創(chuàng)阿里山旅游高峰,阿里山園區(qū)管理部門還規(guī)劃了“阿里山新八景”,包括塔山奇巖、小笠原山、水山巨木、二十八號巨木、阿里山神木遺跡、慈云觀景、神怡流瀑、香林拱橋,也很值得游客上山體會。
日月潭
日月潭是大陸民眾普遍耳熟能詳?shù)呐_灣美景之一,日月潭位于南投縣魚池鄉(xiāng)水社村,是臺灣唯一的天然湖,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間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。湖面海拔760米,面積約9平方公里,平均水深30米,湖周長約35公里。
被青山環(huán)繞的日月潭,是臺灣聞名遐邇的山水佳勝,景致迷人。湖中的小島拉魯島是臺灣原住民的圣地,以此為界,因北半部潭形如太陽,南半部潭形如月亮故名為日月潭。澄清的潭水襯著圓山的輕裊煙霧,加上潭面小舟激起的陣陣漣漪,交織出古典詩畫的意境。
相較于一般的乘船游覽日月潭,改搭乘纜車或?qū)㈩I略別樣的日月潭美景。有服務于日月潭纜車12年的技師表示,這套纜車系統(tǒng)從九族搭乘時,首先會先感受到一陣宛如云霄飛車的視覺刺激感受,原來是兩個塔柱之間的43度高傾角,讓游客驚叫連連,而這個43度的高傾角,已經(jīng)接近纜車最大傾角45度的極限。接著纜車上升到達海拔1044米高的卜吉山時,會跨越一段寬786米的山谷,纜索在空中畫出一抹漂亮的弧線,因此有個美麗的名字叫做“山谷的微笑”,在此游客可以鳥瞰整個湖面,看著波光四射的美景,享受高海拔的沁涼時光。
花東縱谷
花東縱谷是指臺灣島內(nèi)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的狹長谷地,因地處歐亞大陸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的縫合處,產(chǎn)生許多斷層帶。由于谷地的水系縱橫密布,形成許多河谷、沼澤,加上大部分地區(qū),未遭人為的破壞,所以生態(tài)景觀相當豐富。
縱谷由花蓮溪、秀姑巒溪和卑南溪等三大水系構成綿密的網(wǎng)絡,其源頭都在海拔2000、3000米的高山上,因而形成了峽谷、瀑布、溫泉、曲流、河階、沖積扇、斷層及惡地等不同的地質(zhì)地形,也造就了許多獨特的自然景觀。
其中,瀑布景觀方面,以富里羅山螺仔溪上游的羅山瀑布,高達65米的飛瀑奇觀最為壯麗。斷層則以瑞穗斷層為代表,瑞穗斷層位于掃叭河階東北方,又稱掃叭斷層,具有不連續(xù)地層和近乎直立之礫石層。
走進澎湖雙心石滬 與五彩魚兒同嬉游
“雙心石滬”是澎湖最著名的景觀,不僅搭飛機可以從空中見到它,澎湖許多的旅游刊物也以它為封面,就是因為雙心石滬實在太美。團體游受限于停留時間太短,多半只能自公路遠眺,赴臺個人游你將可以深入石滬。
澎湖有許多捕魚用的石滬,規(guī)模有大有小,卻沒有一處石滬比得上七美島的“雙心石滬”。兩顆心套疊而成的“雙心石滬”,就像是巧奪天工的藝術品,比起七美島的龍埕、小臺灣等海岸地景,可是毫不遜色,也難怪會如此受到游客喜愛。
“雙心石滬”,乃是澎湖漁民捕魚所設置的陷阱,通常筑建于靠岸邊的潮間帶上,人們稱它“石陷阱”。細瞧石滬造型,外圍均筑有石堤,并在面海處留有水流缺口,海水漲潮魚群隨潮水游進石滬,退潮便受困滬中,漁民再來捕捉滬中魚類。
初見“雙心石滬”的游客,總以為這是自然地景,殊不知這精巧的石滬全出自當?shù)貪O民之手,能維持如此完美的造型,得靠漁民時時維護修補。就因為“雙心石滬”造型美得像藝術品,也成為七美島最著名的旅游景點,更期待能近距離接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