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敏寺是英國皇家教院,是歐洲最美麗的教堂之一。西敏寺建成后即成為英國國王加冕典禮的場所。它是一座壯麗的哥特式教堂,它無論在世界建筑史上,還是在英國過去九個世紀的悠長年代中,都占了舉足輕重的位置。英國王室成員、政治家、宗教界名人以及著名詩人都有不少葬在此處。
美國西敏寺犬展(Westminster Kennel Club Dog Show)的歷史已經(jīng)有120多年了,西敏寺俱樂部起先是由一群熱衷于指示獵犬和賽特犬的愛好者們發(fā)起的,他們經(jīng)常在紐約的西敏寺旅館里聚會,互相交流經(jīng)驗。俱樂部是建立在對犬種的愛好和改良犬種的基礎(chǔ)上的。 西敏寺犬展每年都要舉行一次。
西敏寺俱樂部的名字就來源于他們經(jīng)常聚會的旅館的名字。1877年的5月8日至5月10日在紐約市的邁迪遜大街26號 Gilmore花園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西敏寺犬展,犬展舉行的相當成功,媒體爭相報導,從此犬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。
西 敏 寺(英國)
墳?zāi)棺鳛樗勒叩娜萆碇?,在許多文化與文明中常常被陵園或紀念館所代替,有時兩者并存。而整個中世紀(5~15 世紀)時期,把死者葬在教堂、修道院或小教堂里是很流行的做法。早期文明中,墳?zāi)贡豢醋魇撬勒叩淖∥?,所以墓?nèi)通常陪葬有大量的衣服、器皿和家俱等生活必需品。自文藝復興(14~16 世紀)以來,西方關(guān)于墳?zāi)故恰八勒咧摇钡母拍钜呀?jīng)趨于消失。
因此, 在教堂里, 一口石棺或一塊墓碑就可以稱之為墳?zāi)埂N髅羲?
(Westminster Abbey)就是一塊容納眾多的這種墳?zāi)沟哪沟亍?
西敏寺(亦譯作“威斯敏斯特寺”)位于英國首都倫敦泰晤士河南岸,議會大廈西南,創(chuàng)建于公元960 年。它的前身是7 世紀時在泰晤士河一個叫托內(nèi)的小島上建起的祭祀圣彼得的小教堂。從創(chuàng)建時起,寺院就稱作威斯敏斯特寺(意為“西寺”,以區(qū)別于位于城東倫敦塔外的一個西都會寺院——“東寺”)。1050 年,英格蘭國王“篤信者”愛德華(1003~1066 年)下令對之進行擴建,以作為自己的墓地,1065 年竣工,正式啟用。以后的歷代英王又陸續(xù)改建、增建。18 世紀上半葉,英國建筑家尼古拉斯·霍克斯穆爾建造了教堂西端的雙塔。1875 年起,教堂正面由英國建筑師、哥特復興式建筑風格運動的領(lǐng)袖人物喬治·吉爾伯特·斯科特整修。這位沉緬于哥特式建筑①
風格的建筑師在承擔修復工作時,常因傲慢地毀掉許多精美的非哥特式作品而引起時人的爭議。不過,這種作風對西敏寺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幸事。作為英國中世紀建筑的主要代表,西敏寺的建筑風格和特點,雖然在馬拉松式的建造年代中不斷地推移變化,從諾曼式、哥特式,一直到早期文藝復興的式樣,不過它的基本特色仍屬于哥特式,所以歷經(jīng)700 多年的修葺而猶能保持原貌,實在多虧了斯科特這樣的建筑師。
西敏寺主要由教堂及修道院兩大部分組成。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,主體部分長達156 米,本堂兩邊各有側(cè)廊一道,上面設(shè)有寬敞的廊臺。本堂寬僅11.6 米,然而上部拱頂高達31 米,是英國哥特式拱頂高度之冠,故而本堂總體顯得比例狹高,巍峨挺拔。耳堂總長62 米,與本堂交會處的4 個柱墩尺寸很大,用以承托上部穹頂。穹頂以西是歌唱班的席位,以東是祭壇。
教堂西部的雙塔(l735~1740 年)高達68.6 米。平衡本堂拱頂水平推力的飛拱橫跨側(cè)廊和修道院圍廊,形成復雜的支撐體系。
教堂東端,即教堂中軸線的末端,原是圣母禮拜堂,后來毀壞。16 世紀初,在這個位置上建起了一個規(guī)模更大的禮拜堂(1503~1519 年,另說1502~1512 年),即著名的亨利七世禮拜堂,這是英國中世紀建筑最杰出的代表作品,由羅伯特·渥都設(shè)計。禮拜堂本身就是一個小教堂,有獨立的本堂和兩邊側(cè)廊,陵寢設(shè)在一端。其巨大的扇形垂飾和宛如倒掛著的晶瑩華美的鐘乳石拱頂,設(shè)計大膽,構(gòu)思巧妙,拱肋圖案別具一格,是整個建筑中最精彩之處。室內(nèi)墻上滿布壁龕,龕內(nèi)共立有95 個雕像。這座禮拜堂裝飾華麗精美,被認為是“所有基督教國家中的至美之所?!?
在教堂內(nèi)還有許多象亨利七世禮拜堂這樣的獻給死去君主的建筑,使人不由得不驚嘆西敏寺教堂內(nèi)別有洞天。如祭壇東端的圣·愛德華禮拜堂,其中央的愛德華祠墓建于1269 年,是世界各地香客的朝圣之處。主祠周圍還有亨利三世及其他國王祠墓,形成了各個時代的雕刻博物館,尤其是東端的亨利五世墓堂更以雕飾華美著稱。建筑西敏寺的初衷就是將它作為英國國王的墓地,事實上,從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的20 多位國王的確都葬在了這里。在圣·愛德華禮拜堂西側(cè)有著名的愛德華一世加冕寶座,它高踞于祭壇前面的高臺之上,寶座下有一塊稱之為“斯庫恩”的圣石,它原是蘇格蘭國王傳統(tǒng)的加冕座位,是其權(quán)力的象征,1297 年,愛德華一世將它帶到了倫敦。順便說一句,西敏寺還是英國國王加冕和王室成員舉行婚禮的所在。從11 世紀的 諾曼“征服者”威廉一世開始,除了13 歲即被叔父謀殺于倫敦塔中的愛德華五世和那位不愛江山愛美人、自動放棄王位的愛德華八世(后被封為溫莎公爵)之外,所有英王都在此加冕登基,包括當今的伊麗莎白女王??梢哉f,西敏寺是一部英國王室的石頭史書。
教堂內(nèi),還有一座特殊的小禮拜堂。說它特殊是因為這座小禮拜堂不是獻給君主,而是獻給勇赴國難者——犧牲于“不列顛之戰(zhàn)”(1940 年秋季發(fā)生的英德空軍之戰(zhàn))的皇家空軍戰(zhàn)士的。小禮拜堂的彩色玻璃上繪有當年參戰(zhàn)的68 個空軍中隊的隊徽。這為滿目的皇家奢華中注入了一股剛健悲壯之氣。
在教堂或具有特別紀念意義的建筑物中,大都會專為杰出的人物劃出一席之地。正如法國的名人葬在先賢祠,英國的名人身后則有幸進入西敏寺。
他們或被埋葬在教堂內(nèi),或者在此樹立紀念碑。耳堂南翼的“詩人角”就是詩人和作家墓祠的薈萃地。這里還有著名的第一次大戰(zhàn)時的無名戰(zhàn)士之墓(1920 年)。所以,這里墓室累累,紀念碑林立,堪稱英國著名的歷史文物陳列館。而且,這些祠墓和紀念碑在建筑上還有一個妙用:有效地避免了教堂中軸線上氣勢非凡的縱深可能產(chǎn)生的枯燥感。
教堂南側(cè)是修道院,創(chuàng)建于13 世紀,是一方形庭院,周圍設(shè)開敞拱廊,拱廊周圍另有許多附屬建筑物。此外修道院庭院東南一側(cè),還有寶庫廳和地下小教堂。后者為一長方形廳堂,現(xiàn)為寺院博物館,館內(nèi)陳列著國王、王后和貴族們在葬禮中放置在無蓋棺材中供人憑吊的雕像。這些雕像都是根據(jù)死后面容模制下來的,造型真實生動。其中以愛德華三世(1312~1377 年)的雕像最為古老,以英國海軍中將納爾遜子爵的雕像最為精致,這位被譽為“海洋權(quán)威的化身”的英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海軍指揮官曾在一次海戰(zhàn)中大敗拿破侖,從而最終導致后者滑鐵盧的失利。
西敏寺的柱廊恢宏凝重,拱門鏤刻優(yōu)美,屏飾裝潢精致,玻璃色彩絢麗,雙塔嵯峨高聳,整座建筑既金碧輝煌,又靜謐肅穆,被認為是英國哥特式建筑中的杰作。
